快速导航×

品牌营销百洋医药20中欧体育22年年报:差异化定位打造商业化CXO第一股市场地位领先业绩增量可期2023-04-29 17:05:08

  中欧体育4月24日,百洋医药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百洋医药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6.5%,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2亿元,同比增长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19.08%;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1.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6亿元,同比增长68.65%。

  纵向来看,百洋医药营收已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2018年至2022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9.7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8.11%,公司业绩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

  出色业绩表现的背后,是百洋医药商业化价值日益凸显的集中体现。对百洋医药当期业务动态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2022年公司品牌矩阵持续扩充,品种落地提速明显,“商业化CXO第一股”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商业化CXO赛道内的领军企业。CXO简称医药外包,即服务于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创新药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医药企业对于商业化CXO的需求日益迫切。

  对于国内的Biotech企业以及众多海外医药企业而言,面对自身并不熟悉的药品市场,自建销售渠道管理体系和销售及商务人员团队的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国金证券研究指出,Biotech 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往往在 50%以上,而以百洋医药为代表的商业化CXO企业销售费用率显著低于Biotech公司。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的数据,百洋医药销售费用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下。因此,相关医药企业更倾向于与深耕本地市场的商业化CXO企业合作,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到产品研发端上,使各市场主体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赢。

  此外,伴随着药品加成取消、医药分开等医疗改革政策的推进,药品处方不再受限于院内,患者也可在终端药店买处方药。处方外流带来的药品流通渠道结构调整,对于市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零售连锁药店中欧体育、DTP药房中欧体育、医药电商等零售终端进行品牌运营及商业化推广成为摆在各医药企业面前的难题。而商业化CXO企业具有终端渠道优势及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无疑成为医药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合作伙伴。

  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商业化CXO赛道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百洋医药凭借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以及既往众多的成功商业化案例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其在2021年上市时,就因是国内市场“商业化CXO第一股”而备受关注。

  有别于一些传统制药企业依赖“人海战术”“产品空间”的营销方式,也不同于医药商业公司做产品的“搬运”、渠道覆盖,百洋医药致力于构建的“品牌商业化平台”,不仅仅是产品的分销和流通,更重要的是品牌运营,帮助产品做好品类定位,找到应用场景和目标人群,既而形成品牌效应,让品牌根植于目标人群心智。

  从结果来看,百洋医药的运营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以“迪巧”系列为例,百洋医药通过对产品进行品类细分、品类运营、数字化精准营销、专业商业化团队推广等,使得“迪巧”系列产品销售额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超过10亿元,甚至即将突破20亿元,实现了产品营收的跨越增长和品牌的价值积累。

  2015年至今,随着运营品牌的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百洋医药已形成四大品牌矩阵,包括OTC及大健康产品、OTX等处方药、肿瘤等重症用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公司品牌运营业务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百洋医药核心业务品牌运营收入为37亿元,同比增加27.36%。按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48.43亿元,同比增长33.01%,已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商业化CXO赛道发展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以品牌运营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的百洋医药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百洋医药形成了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和强大的营销网络,终端渠道优势明显,已合作大中型医院14000余家、药店近400000家。孵化出进口钙领导品牌迪巧®、消化不良领导品牌泌特®、抗肝纤维化领导品牌扶正化瘀®等多个品类领导品牌。

  从运营能力来看,百洋医药品牌运营能力已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品牌营销,与重要客户的合作期限以及合作项目分别实现了展期和扩充,客户粘性极强。例如,2019年百洋医药与安斯泰来就哈乐系列产品签订了三年销售合作协议,当年百洋医药即完成了合同约定考核目标的221.63%,品牌运营效果远超预期,2020年安斯泰来遂将合作协议延长三年。从合作项目扩展看,安斯泰来后续更是将泌尿产品线全线交予百洋。

  年报显示,2022年百洋医药再度取得系列重大成果,与国内外多家医药企业达成合作。例如2022年2月,百洋医药就上海谊众旗下肿瘤创新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的商业化开展合作;2022年9月,百洋医药获得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零售渠道独家推广权;2022年11月,与阿斯利康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阿斯利康降糖药安立泽®(沙格列汀片)的商业化运营权等。

  广阔的渠道网络、亮眼的运营成果以及良好的业界口碑使得百洋医药在商业化CXO赛道成功占据先发优势,已构建起较为坚实的竞争壁垒。随着新合作项目的不断落地,百洋医药的市场地位还将进一步巩固,业务护城河得到持续深化。

  面向未来,百洋医药将如何续写发展的新篇章,进一步突破发展天花板?我们可以从其业务模式是否可复制,新晋品种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业务布局是否具备深度这三个维度,分别衡量公司商业模式是否成熟,未来业绩增量是否具有驱动力以及未来增长具备多大的可能性。

  从商业模式看,百洋医药的品牌运营服务已经具有规模效应,无论是品牌活动还是渠道活动,无论是OTC还是处方药,都已形成了规模并进入良好的盈利状态。同时品牌运营能力可复制,每增加一个品牌,并不需要大规模增加新的销售人员。因此,从商业模式看,百洋医药品牌运营服务已经十分成熟且可复制,有效确保公司的业务基本盘处于稳定向好的发展状态。

  长江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均在研报中指出,百洋医药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建立可复制的品牌运营商业化模式,吸引上游品牌合作,迅速实现品牌的商业化价值。此外,随着品牌运营经验不断丰富,百洋医药建立了高效的数据平台,为选品、客户选择、推广活动提供了量化的数据分析支持,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从新增服务品类的市场潜力看,如上文表1所示,百洋医药成功签约数个极具价值的潜在大品种,增量业绩驱动力得以增强。以与上海谊众合作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为例,这类极具临床价值的产品无疑将在百洋的助力下,实现商业化进程提速,双方共赢。

  从业务布局看,百洋医药也在向产业链纵身延伸,通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及孵化能力,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转化平台三大赛道,孵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健康产品。同时百洋医药也在积极布局功效护肤这一蓬勃发展的朝阳赛道,发展天花板有望进一步突破,打造高速成长曲线。

  科技创新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价值同样尤为重要。对于“商业化CXO第一股”的百洋医药而言,积极布局新兴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医药产业链不仅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更有助于生物医药行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百洋医药也将进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得益于百洋医药出色的业绩及市场表现,良好的未来发展预期,长江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的研报中,均给予百洋医药“买入”评级。

网站地图